天幕毛虫形态特点、危害特征及防治方式 天幕毛虫长大了是什么样子
天幕毛虫形态特征、危害特征及防治方式(天幕毛虫) 天幕毛虫形态特征、危害特征及防治方式 1形态特征 卵形态特征:圆柱形,灰白色,高约1.3mm。每200-300粒紧密粘结在一起环绕在小枝上,如“顶针
天幕毛虫形态特征、危害特征及防治方式
1形态特征
卵形态特征:圆柱形,灰白色,高约1.3mm。每200-300粒紧密粘结在一起环绕在小枝上,如“顶针”状。幼虫形态特征:我地区于5月上、中旬,幼虫转移到小枝分叉处吐丝结网,白天潜伏网中,夜间出来取食。幼虫经4次蜕皮,于5月底老熟,在叶背或杂草上吐丝结茧化蛹。蛹期12天左右。蛹形态特征:初为黄褐色,后变黑褐色,体长17-20mm,蛹体有淡褐色短毛,化蛹于黄白色丝质茧中。幼虫形态特征:低龄幼虫身体和头部均黑色,4龄以后头部呈蓝黑色,末龄幼虫体长50-60mm,背线黄白色,两侧有橙黄色和黑色相间的条纹,各节背面有黑色瘤数个,其上生许多黄白色长毛,腹部暗褐色,腹足趾钩双序缺环。成虫发生盛期在6月中旬,羽化后即可交尾产卵。成虫形态特征:雌雄差异很大。雌虫体长18-20mm,翅展约40mm,全体黄褐色。触角锯齿状。前翅中央有1条赤褐色款斜带,两边各有1条米黄色细线;雄虫体长约17mm,翅展约32mm,全体黄白色。触角双栉齿状。前翅有2条紫褐色斜线,其间色泽比翅基和翅端部的为淡。
天幕毛虫一年发生1代,以完成胚胎发育的幼虫在卵壳内越冬。第二年植物发芽后,幼虫孵出开始危害。第二年天幕毛虫灾害发生重,有关气候条件和幼虫在卵壳内过冬能力。
2危害特征
常在刚孵化幼虫群集于一枝,吐丝结成网幕,食害嫩芽、叶片,随生长渐下移至粗枝上结网巢,白天群栖巢上,夜出取食,5龄后分散危害,严重时全植物叶片吃光。近年来,我地区库车县、拜城县、温宿县和乌什县草原上的锦鸡儿发生面积达60万亩以上,受害株率达85%。
3防治方式
天幕毛虫以上的形态特征可以看出来,最好的防治时期时5龄后分散危害时期。防治方式有四种:
0 1
人工防治
春季幼虫在树上结的网幕显而已见,在幼虫分散以前,及时捕杀。
0 2
物理防治
物成虫有趋光性,可放置黑光灯或高压汞灯防治。
0 3
生物防治
是指蝇、蜂、鸟类等天敌防治方式。
0 5
药剂防治
常用药剂为80%敌敌畏乳油1500倍液或52.25%农地乐乳油2000倍液、90%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、50%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、25%爱卡士乳油或50%混灭威乳油或50%对硫磷乳油1500倍液等。
(来源于:阿克苏畜牧)